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、岁月更迭,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,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杜甫《不见》原文及翻译注释,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不见》原文
《不见》
杜甫
不见李生久,佯狂真可哀。
世人皆欲杀,吾意独怜才。
敏捷诗千首,飘零酒一杯。
匡山读书处,头白好归来。
《不见》译文
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,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。
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,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。
文思敏捷下笔成诗千首,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。
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,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。
《不见》的注释
“李生”句:李生,指李白。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(745年)在山东兖州分手后,一直未能见面,至此已有十六年。
佯(yáng)狂:故作颠狂。李白常佯狂纵酒,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。
“世人”句: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,系狱浔阳,不久又流放夜郎。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,该杀。
怜才:爱才。
匡山:指四川彰明县(今江油县)境内的大匡山,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。
“头白”句:李白此时已经61岁。杜甫这时在成都,李白如返回匡山,久别的老友就可以相见了,故云归来。
简短诗意赏析
诗的首联写作者与友人李白许久未见,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,亦流露对其哀怜和同情。颔联用强烈的对比,写出作者深切哀怜李白的原因所在。颈联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,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情思。尾联写作者对李白的祝福与和友人再次相聚的憧憬。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,不假藻饰,通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,不饰景物,感情深厚,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。
作者简介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